寻找宗亲:
古今地名:
您好,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漳臺信仰 > 神佛圖片

龍溪古城在鸛林的十六個佐證

2014-5-16 来源:管理员 作者:漳台王氏宗亲网 点击:2825

關於龍溪古城
在古縣、下半林、上半林的佐證

來源漳州府龍溪縣鸛林寺www.lxxgls.com

1.  乾隆年鄭玉振在古縣大庵的的碑記也以傳說的語句說古縣是古龍溪城不敢確認,唐朝的龍溪城範圍應該也不只是古縣那麽小的地方。

2.  石牌村傳說以前有一塊大石牌(碑)所以後來才叫石牌村,也許這塊大石牌就是記載龍溪古城的歷史滄桑!也有可能是傳說王公祖廟在石牌村,廢於火災後遺留下來的碑記。
3.  古縣(鄭姓土樓)規模最大,古縣鄭姓現在含下半林和農場人口有7000多,上溪(林姓土樓)現在近2000人口,園中(蔡姓土樓)現在1000多人口,下半林(江姓土樓)規模第二大,風化程度遠高於其他土樓,說明年代要更為久遠為什麽下半林現在江姓只有100多人口?下半林江姓保留有明代萬歷皇帝“翰林庶吉士”(寫聖旨和詔書的官員)“賜伐閱布政司儀,授翰林院庶吉士,萬歷癸醜代祭南江 江灝 立”, 江灝鄉裏稱“一日天子”,但江灝後裔都居住在港尾“古城村”應該不會那麽巧合!
4.  荔枝園裏“破寨”地名傳說民國還保留有寨門和寨墻,估計也是土樓,從破寨一直到園中村凹型地貌和丁字形排水溝怎麽解釋?上溪通往園中有一條人工開鑿的水溝,有幾百米長最深處有六米怎麽解釋?
我的觀點:凹型地貌、丁字形排水溝和園中那條人工開鑿的水溝,都是共同起到保護天然龍溪古城墻(陡峭的崖壁)的功能。

5.   九十年代初,古縣、石牌、下半林、上半林大規模興建魚塘時為什麽下半林東面和石牌村稻田地下兩米多深到處是樹根?而西面九龍溪兩岸則是淤泥和細沙?
6.  史書記載漳州唐朝以前是個人煙稀少荒蕪的地區,並且年年水災,那麽1400多年前的南朝建立龍溪縣時人口更為稀少,當時的人們應該無法有效控制九龍江水災,下半林、上半林、古縣這裏正好不受水災威脅,土地平整前有溪,後有大山是最理想居住的地方。
7.  下半林到上半林的荔枝園裏地名十分奇怪:韓厝、溫厝、陳厝、候口、候內、歐坑、蒲頂、蔡厝廟、禦史潭等等並且荔枝園裏遍地是瓦礫、青花瓷片,荔枝園裏的姓氏地名怎麽解釋?下半林就有這麽多姓氏地名加上其他村更多!
8.  發源於九龍嶺山脈流經上半林、下半林、古縣的這條水系叫九龍溪也叫古縣溪,符合古籍記載龍溪因溪而得名。
9.  龍溪縣誌記載南宋設立十二、十三都,有古縣社地名記載,但沒有鸛林或下半林和上半林地名記載,也不符合情理。應該鸛林當時是古縣的一部分,按常規漳州府治不會遷到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應該優先考慮繁華的城鎮,當時的龍溪縣城就是最好的選擇。
10.   康熙年彭孫貽《靖海誌》卷二十九記載:“二十六日,成功解圍,退紮古縣,據險以待”這句話如果是說是現在的古縣就不合理,有險的陡壁都在下半林和園中,這場戰爭鄭成功損失五員大將,說明戰爭非常慘烈!

11.  社壇地名、古石墩、古榕樹和社壇廟(和尚)被誣陷偷雞含冤跳古井自殺的傳說!我推測應該是“城隍廟”。 壇:意思是祭天的地方。
12.  古縣中學南面山上是“西林院”遺址,當年漳州建州時在漳浦(雲霄)“西林”應該也不會那麽巧合這裏又一個“西林”?
13.   全國幾乎所有的寺院都只奉祀“西天三佛”, 鸛林寺裏為什麽奉祀“西天五佛”?
供奉五佛的寺院叫“密宗佛教”盛行於北魏(386年)到唐朝武宗會昌五年(845年),武宗毀佛後密宗寺院幾乎在中國消失,保存下來寥寥無幾,全國目前僅存8座,分別是北京法源寺、福建泉州開元寺。遼寧朝陽五佛寺,山西大同華嚴寺、善化寺、石窟寺、圓通寺、慈雲寺,黃河以南只有我省泉州開元寺一座,這說明鸛林寺建寺時間和龍溪縣建縣的時間(大同六年540年)或泉州開元寺建寺時間(垂拱二年686年)很相近。鸛林寺應該是當時龍溪城最大的寺院,龍溪建縣時正好是佛教鼎盛時期,當時蕭衍皇帝規定每縣都要建一座佛寺,俗稱“官寺”。
1995年漳州市方誌辦主任,史學界前輩王作人老先生來參觀時寫有一首關於鸛林寺的詩:《鸛林重光》“鸛林古寺舊經過,四十年來變幻多。佛火重光知有素,吾生忽老嘆無何。益齋心學誰能繼,蘅畹流風世不磨。名跡盡多緣未了,傾心不覺發高歌。”
  益齋:下半林社人,王吉才字號,元朝儒學教授,《康熙邑誌》《乾隆邑誌》記載:王吉才是元朝唯一入祀漳州文廟鄉賢祠的名人。
  蘅畹:上半林社人,明朝杭州知府,漳州古代名人楊聯芳的字號。
14.   中國最古老原始信仰,神農大帝、太陽神、男像觀音(泗洲佛祖)都天元帥這些神明的廟宇在漳州寥寥無幾,怎麽都出現在鸛林寺?
15.  王公謝安和開漳聖王陳元光信仰,庵前、胡厝、石牌、下半林都有王公神像,祭祀日卻不一樣,下半林十一月二十五日,胡厝十一月二十六日、庵前和石牌十一月二十七日,王公謝安是陳元光的隨軍戰神,閩南和臺灣都是祭祀十一月二十六日,下半林同時又有陳元光神像其他村都沒有,王公祭祀日又是最早,這也許與龍溪古城有神秘的聯系!
16.  史書記載漳州府遷治龍溪時間為什麽有兩個不同時間,相差27年,《元和郡縣圖誌》寫於唐朝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是中國唐代的地理總誌,作者是當時的宰相地理學家李吉甫,以及《新唐書》記載:“乾元二年(759年),緣李澳川有瘴,遂權移州於龍溪縣置,即今州理是也”。宋朝吳輿《漳州圖經序》記載“興元二年,剌史柳少安請徙治龍溪,福建觀察使盧惎錄奏。貞元元年(785年),十一月十六日,敕從之。遂以龍溪城為州定,管龍溪、漳浦、龍巖三縣。
按學術界論斷是要先承認唐史,因為記載時間接近又同一朝代可信度比較高,然後再承認宋史。因唐史有記載從李澳川遷龍溪,而宋史沒有說刺史柳少安從什麽地方遷治到龍溪,這就有可能是古縣桂林再遷龍溪登高山。
這樣漳浦(雲霄)西林---李澳川---龍溪古縣----龍溪漳州城,就說得通,就是第三次遷治直線距離只有4公裏,國誌沒有再做記載的原因。

下一条:漳州龍溪古縣城鸛林寺

上一条:没了

版权所有:漳州王氏宗亲会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论坛QQ群 73063332 管理员QQ群 127903493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湘桥村上苑社太保公庙 ,电子邮箱:1670602287@qq.com 会员登录
副会长:王友字  王元川  王少华  王开忠  理事:王长泉;网站管理:王官水:0086+1390606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