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溪縣古縣城民間傳說《吳田攻古縣姓王的跑臺灣》新考
2012-7-1 来源:顏厝下半林 作者:王官水 点击:5812
來源漳州府龍溪縣鸛林寺www.lxxgls.com
據我考證:
古縣大戰不是“吳田攻古縣”而是“清兵攻古縣”
歷史記載:清.順治九年四月鄭成功開始圍困漳州城,九月二十六日,清兵大都統固山金礪、總督劉清泰率領援兵至長泰,鄭成功撤圍,屯兵龍溪古縣城,十月初一至初三與清兵決戰三天,鄭成功兵敗,並損失五員大將在這場戰爭中戰死:後提督—黃山、禮武鎮—陳俸、右先鋒鎮—廖敬、親丁鎮—郭廷、護衛右鎮—洪承寵,鄭成功只好退守海澄。
清康熙彭孫貽撰:《靖海志》卷二记载:
壬辰(順治九年、永曆六年)
四月,進圍漳州,成功紮營南院。九月大清固山金勵統浙直滿漢兵萬餘人入閩來援。至泉州,駐紮養馬。二十六日,成功解圍,退紮古縣,據險以待。固山由長泰入漳。十月初三日,固山率滿騎衝營。是早西北風盡發,火箭、火砲被風打回,對面咫尺不見,滿兵乘煙衝突,海師潰散。成功退紮海澄。後提督黃山、禮武鎮陳俸、右先鋒鎮廖敬、親丁鎮郭廷、護衛右鎮洪承寵皆戰歿。
(為紀念黃山、陳俸、廖敬、郭廷、洪承寵,五員鄭成功大將,西林院和尚在山門下建亭紀念、後人將黃山戰死的地方叫“黃山埔”洪承寵戰死的地方叫“洪坑橋”)
1958年,建設古縣中學時,發現多處“萬人坑”和遍地屍骨就是最好的佐證!
這場戰爭致使龍溪古縣城及周邊村落被清兵焚毀,古縣土樓(鄭姓所有),下半林土樓(江姓所有),園中土樓(蔡姓所有)、上溪土樓(林姓所有)、鸛林寺、西林院也在這場戰爭中不同程度被焚毀。因為居住在下半林和古縣大廟前的王氏族人沒有土樓保護只好選擇跟隨鄭成功“跑”所以古縣民間才傳說:“吳田攻古縣姓王的跑臺灣”

這是乾隆五十八年山西和順縣令鄭玉振在鸛林寺的一份題字,大意是:
鸛林寺方丈室是先父乙丑(乾隆十年1745年)出錢維修,先父當年當上博士,三年後(1748年)鄭玉振才出生到現在過了4紀年(48年),今年春鸛林寺裏的僧人來告知這件事並請作文記。
從這份資料看鸛林寺在乾隆十年前已經非常破敗了!
這次戰爭跟隨鄭成功“跑”的不止姓王,現在的下半林到上半林村大約四平方公裏的荔枝園以及石牌村、黃山埔、洪坑橋荔枝園裏都非常平整,小水塘,排水溝、分布合理,很多小水塘還有“三合土夯築的痕跡”,並且荔枝園裏遍地是瓦礫;磚頭、陶片、瓷片,偶爾還能看到壘在路旁的門鬥石,在荔枝園四周還保留有多處古代護城河的遺跡。下半林和上半林(古代稱:桂林,因村中有鸛林寺後演變為鸛林,又在清順治九年這場古縣大戰後分為上鸛林和下鸛林),以前龍溪古城包含現在的古縣、下半林和上半林。龍溪古城,從梁朝置縣以來到清順治九年(1652年)一直是個有上萬人口,多姓氏群居,經濟繁榮的漳州附城。就是這場戰爭致使龍溪古縣城成為一片廢墟!數以萬計的人們無家可歸只好跟隨鄭成功橫渡臺灣,現在下半林村還保留很多帶姓氏老地名:韓厝、溫厝、陳厝、王厝、蔣厝、江厝、蔡厝廟、侯坑等等。古縣帶有姓氏的老地名有:胡厝村的胡姓,管園內的管姓.頂簡園的簡姓,大廟前的王姓,龍徐尾的徐姓,嚴厝門的嚴姓,後壟村的吳厝底的吳姓,歐厝潭的歐陽氏等等。
傳說:古縣石牌村是古代有一支大石牌“碑”所以才叫石牌村!
(大陆简体)
据我考证:
古县大战不是“吴田攻古县”而是“清兵攻古县”
历史记载:清.顺治九年四月郑成功开始围困漳州城,九月二十六日,清兵大都统固山金砺、总督刘清泰率领援兵至长泰,郑成功撤围,屯兵龙溪古县城,十月初一至初三与清兵决战三天,郑成功兵败,并损失五员大将在这场战争中战死:后提督—黄山、礼武镇—陈俸、右先锋镇—廖敬、亲丁镇—郭廷、护卫右镇—洪承宠,郑成功只好退守海澄。
(为纪念黄山、陈俸、廖敬、郭廷、洪承宠,五员郑成功大将,西林院和尚在山门下建亭纪念、后人将黄山战死的地方叫“黄山埔”洪承宠战死的地方叫“洪坑桥”)
1958年,建设古县中学时,发现多处“万人坑”和遍地尸骨就是最好的佐证!
这场战争致使龙溪古县城及周边村落被清兵焚毁,古县土楼(郑姓所有),下半林土楼(江姓所有),园中土楼(蔡姓所有)、上溪土楼(林姓所有)、鹳林寺、西林院也在这场战争中不同程度被焚毁。因为居住在下半林和古县大庙前的王氏族人没有土楼保护只好选择跟随郑成功“跑”所以古县民间才传说:“吴田攻古县姓王的跑台湾”
这是乾隆五十八年山西和顺县令郑玉振在鹳林寺的一份题字,大意是:
鹳林寺方丈室是先父乙丑(乾隆十年1745年)出钱维修,先父当年当上博士,三年后(1748年)郑玉振才出生到现在过了4纪年(48年),今年春鹳林寺里的僧人来告知这件事并请作文记。
从这份资料看鹳林寺在乾隆十年前已经非常破败了!
这次战争跟随郑成功“跑”的不止姓王,现在的下半林到上半林村大约四平方公里的荔枝园以及石牌村、黄山埔、洪坑桥荔枝园里都非常平整,小水塘,排水沟、分布合理,很多小水塘还有“三合土夯筑的痕迹”,并且荔枝园里遍地是瓦砾;砖头、陶片、瓷片,偶尔还能看到垒在路旁的门斗石,在荔枝园四周还保留有多处古代护城河的遗迹。下半林和上半林(古代称:桂林,因村中有鹳林寺后演变为鹳林,又在清顺治九年这场古县大战后分为上鹳林和下鹳林),以前龙溪古城包含现在的古县、下半林和上半林。龙溪古城,从梁朝置县以来到清顺治九年(1652年)一直是个有上万人口,多姓氏群居,经济繁荣的漳州附城。就是这场战争致使龙溪古县城成为一片废墟!数以万计的人们无家可归只好跟随郑成功横渡台湾,现在下半林村还保留很多带姓氏老地名:韩厝、温厝、陈厝、王厝、蒋厝、江厝、蔡厝庙、侯坑等等。古县带有姓氏的老地名有:胡厝村的胡姓,管园内的管姓.顶简园的简姓,大庙前的王姓,龙徐尾的徐姓,严厝门的严姓,后垅村的吴厝底的吴姓,欧厝潭的欧阳氏等等。
传说:古县石牌村是古代有一支大石牌“碑”所以才叫石牌村!

这是我荔枝园里捡到的碗背是汉文“王”碗底是满文“王”残片
论证:一.古县人几乎都姓郑,古县并且是郑成功的祖籍地,郑成功之孙郑克爽所书《郑氏附葬祖父墓志铭》记载:先世自河南荥阳入闽,由莆居漳乃移居于泉之南安,遂世为南安人,十一世郑芝龙,十二世郑成功。 当时郑成功控制着明末水师,驻扎在九龙江口,古县人加入郑成功的郑家军人数不在少数,吴田带领郑家军攻打古县“当兵打父母”可能吗?
清康熙,邵廷采《东南纪事》卷十一,记载:
壬辰春二月,成功進取海澄,守將郝文興以城降。陳錦 來援,成功簡精銳待江東橋北。錦 狃於同安之役,意甚輕敵;及戰大敗,奔回泉州。六月,成功取詔安、南靖、平和,遂圍漳州;兵至二十餘萬,同知張箸、推官石瑋堅守不下。金衢總兵馬進寶來救,成功縱之入城,數日出戰而敗,復退守陴,南軍晝夜百道攻城。距漳三十里有鎮門兩山,屬岸築斷激水灌城,復列柵圍之,城中升米銀數兩,草木之實俱盡,啖弩掘鼠。陳錦 在鳳凰山,為其下庫成棟所刺,以其首奔成功,全閩大震。漳圍至八閱月,中外困隔。浙江固山額真金礪、固山大溫都力敖童、梅勒章京徐大貴,總滿洲烏金超哈兵,與提督名高由長泰間道直抵漳城北;成功營城南鳳窠山,乘高壓壘。王師銳甚,為兩翼擊,島人久敝堅城,皆無鬥志。十月三日解圍,退屯古縣;合戰崩潰,追奔四十餘里,積屍布野。成功入海澄,嬰城守。守道周亮工收漳城骸骨七十三萬,焚瘞一大穴,碑曰「同歸所」。
清康熙彭孫貽撰:《靖海志》记载:
顺治九年九月,固山金勵統浙直滿漢兵萬餘人入閩來援。至泉州,駐扎養馬。二十六日,成功解圍,退扎古縣,據險以待。固山由長泰入漳。
十月初三日,固山率滿騎衝營。是日早西北風盡發,火箭、火砲被風打回,對面咫尺不見,滿兵乘煙衝突,海師潰散。成功退扎海澄。後提督黃山、禮武鎮陳俸、右先鋒鎮廖敬、親丁鎮郭廷、護衛右鎮洪承寵皆戰歿。
清道光,沈云著:《台湾郑氏始末》记载:
成功之圍漳州者凡七月,援絕糧竭,死者七十餘萬人。固山金礪會總督劉清泰統大兵救漳。成功攻益急,令周全斌御援兵於龍江之東(城東四十里)。將戰,聞礪已潛渡長泰出江東,大驚,成功解圍,屯古縣黃山,率陳鳳等迎礪,戰不利,成功退屯海澄,以郝文興、王秀奇守之,還思明州。
清光緒四年「漳州府志」卷四十七「災祥」「寇亂」记载:
九月,固山金礪援兵至泉;鄭成功解圍,屯古縣(在城南十里)。
十月朔日,固山金礪大破鄭成功於古縣。是日,西北風大作,賊發火箭、火砲皆反風自焚。滿、漢兵乘煙衝突,賊大潰;陣斬黃山、陳俸、廖敬、郭廷、洪承寵——皆巨魁也。成功遁入海澄,毀學城。時諸村落逃散復歸者室家俱破,繼以瘟疫,城內外幾無炊煙。
聯絡方式:
大陸郵政編碼:363118
電郵:
2924481096@qq.com (鹳林寺)
聯絡電話:0086 139 0606 1721 王官水
騰訊QQ:2924481096 網名:泗洲佛祖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南郊顏厝鎮下半林(鸛林寺泗洲佛祖)
古地名:
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十二三都蔡林王保下半林鸛林寺泗洲佛祖
漳州府龍溪縣南鄉古縣十二三都蔡林王保下半林鸛林寺泗洲佛祖
下一条:开闽三王(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一一广武王(王潮)衍派
上一条:六石武馆双发何阳堂
版权所有:漳州王氏宗亲会

论坛QQ群 73063332 管理员QQ群 127903493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湘桥村上苑社太保公庙 ,电子邮箱:1670602287@qq.com
会员登录
副会长:王友字 王元川 王少华 王开忠 理事:王长泉;网站管理:王官水:0086+13906061721